刘鹤在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发表主旨演讲

刘鹤在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发表主旨演讲

当地时间11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德国汉堡市举行的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相互包容,推动中欧关系互利共赢发展”的主旨演讲。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德国汉堡11月28日电】(记者乔继红 张远)当地时间11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德国汉堡市举行的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相互包容,推动中欧关系互利共赢发展”的主旨演讲。

刘鹤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他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新增就业1107万人,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经常账户保持平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主要指标看,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

刘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呈现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的转型过程正在加快;创新对增长的驱动作用日益扩大,我们更加重视激发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巨大规模的城市群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十分突出;以规则为基础的新型经济体制加快确立,要通过完善法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经济转型正在深入推进,新增长动能正在替代传统动能,金融风险正在逐步化解,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凤凰涅槃过程,虽有不少挑战,但前景十分光明。

刘鹤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今后,我们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今年4月,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涵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个方面。这些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加快落实。不久前,习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加紧落实,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切身利益。

刘鹤强调,中欧都是自由贸易规则和多边体制的坚定维护者,我们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深化合作。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时提出中欧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成功主持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发表了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双方达成一系列丰硕成果。中欧双方都认为,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双方已就加强数字经济、循环经济、治理白色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等领域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发展规划对接等达成诸多共识。

刘鹤表示,中国与德国已经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经济高度互补,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双方都有强烈意愿,希望加快全方位务实合作步伐,尤其希望在金融、制造业、数字经济、双向投资、中小企业、“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新进展。

刘鹤强调,中欧之间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存在差异,相互理解和包容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这种理解和包容的关键是承认差异、相互尊重。生物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差异性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国家之间更不可能一样。欧洲有自己的长期文化传统,中国有自身悠久的几千年文明,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我们走的是不同的路径,各自实行着适合自己情况的制度,这些都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平等相处。国家之间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尊重,绝不能把差异意识形态化。

刘鹤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应当携起手来应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挑战,按照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我由衷希望中德、中欧之间成为包容互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德国交通和数字化基础设施部长朔伊尔、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韦斯塔格、汉堡市长辰切尔、汉堡商会主席贝克曼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完)

题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出席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右1)陪同。(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方勇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