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落地困难 人工智能医疗距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ÖÐɽ´óѧÖÐɽÑÛ¿ÆÖÐÐÄ£¬Ò»Î»Ò½ÉúÕýÔÚʹÓá°AIÑÛ¿ÆÒ½Éú¡±¡£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9月21日讯】(记者向雨航)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九段李世石后,人工智能迎来发展高峰,中国各地政府、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同时,也让更多人工智能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9月20日开幕的2018深圳国际BT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以下简称“BT峰会”)上,今年最热门的话题非人工智能医疗(AI医疗)莫属。

“智慧医疗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BT峰会的主题演讲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埠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说。他指出,中国的AI医疗产业雷声大雨点小,产品落地困难,目前尚无一款产品通过审批,AI医疗在信息安全性、算法透明度、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存在“黑洞”。

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AI医疗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此,在“人工智能引领医疗健康革命”论坛上,来自中外知名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的众多业内人士呼吁,希望通过跨学科的相互合作,推动AI医疗领域更多创新,让AI医疗更快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现 状

多款AI医疗产品尚在试用阶段

随着AlphaGo问世,人工智能正以超出人们预想的速度迅猛发展。在医疗领域,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也发展快速。比如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参加2017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入中国前5%;在北京天坛医院的全球首场围绕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人机大战”中,AI医疗设备也以高出20%的准确率胜出;腾讯觅影4秒钟就能识别单张食管图片上显示的问题是良性还是恶性……

《2017医疗大数据与AI产业报告》统计显示,中国有83家企业将AI应用于医疗领域,主要布局在医学影像、病历/文献分析和虚拟助手三个应用场景,而其中涉足医学影像类的企业数量达到40家,远高于其他应用场景的企业数量。目前AI与医疗结合的领域,大多有IBM、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大企业布局,其中也不乏初创科技企业,企业研究人员也多由海归精英组成。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0亿元。

无论从社会环境、政策、技术还是资本层面来看,AI医疗都看似离我们很近。不过,在胡盛寿等专家看来,AI医疗距离实际落地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在美国,FDA已审批通过了12个泛AI类医疗产品进入临床应用,但在中国,目前尚无一款产品通过审批。而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仍还是在临床试用阶段,未真正应用到临床。

问 题

相关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中国为什么还没有一款AI医疗产品通过审批认证?胡盛寿就目前就AI医疗产品的研发、应用、评价监管等方面分析了问题所在。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智慧医疗发展的三驾马车。从算力上来看,易获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AI医疗发展的关键。“但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开源计算平台均为国外开发,这导致了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胡盛寿说。此外,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信息化水平与智能产品的标准应用场景相差甚远,普遍存在“用不起”新型智能产品的情况。概念和算法的不断演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基础。但目前人工智能学习的原理仍然是一个“黑箱”,这成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落地的最大障碍。

对于智慧医疗来说,数据是核心。目前AI医疗产品的开发仅仅只依据了临床信息中的影像,而从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性的角度讲,现有的智能产品失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目前中国临床医疗数据可利用率极低,数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抽查门诊病历结果显示,数据合格率仅能达到50%—60%,用这些不真实的数据产生出来的智能产品,不仅是贻笑大方,还会产生更大危害。”胡盛寿说。此外,医疗、社保、公安系统信息不互通,部分病人隐瞒特殊病史,信息孤岛非常普遍。

“没有真实的数据做依托,产生出来的AI产品一定是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胡盛寿说。当下,中国应该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得到准确、完整、结构化、机器可读的数据。

在临床应用方面,AI医疗也有很多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需要反复进行临床实验确定,“比如这个产品的合理使用范围是什么?应用的流程和路径应该如确定?如何建立检测手段和标准?”胡盛寿说。此外,从智慧医疗的评价监管来看,目前中国AI医疗的监管能力、观念、行为、路径几乎是个空白。由此可见,目前中国AI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人工智能引领医疗健康革命论坛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也表示出了同样的观点。“一些智能诊断的AI产品在一家医院效果不错,但在另外一家就并不灵敏。有许多智能诊断AI系统以文件解说为主,临床经验欠缺。”张志勇说。因此,AI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源于每家医院检测技术参数等均有所区别,如果标准不统一,AI产品就不能推广。而随着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医生会越来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

展望

AI医疗或可解决基层医疗服务痛点

尽管中国的AI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与会的嘉宾们都认为,人工智能必将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讲座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张元亭认为,AI很热、应用面很广,但未来也需要各种传感器、影像等许多不同技术来解决健康问题。他在做了8年、5000多人的临床试验后发现,夜间睡觉时血压与死亡率的关系很大。因此,夜间测血压是很重要的。而未来小型化、智能化及数字化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荣誉教授、深圳大学视觉研究所所长沈琳琳看来,AI医疗虽然不可能取代医生,但可以辅助医生分担重复性劳动,让医生更有效率地投入更难的问题。

胡盛寿认为,AI医疗最大的应用在于,它能解决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一痛点,在改变基层医疗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大有可为。“中国医疗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床位闲置,其根本问题在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优质医疗资源不流通。”胡盛寿说,要解决该问题,传统的基层培训路线已行不通,需要借助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智能医生、智能诊断系统。

他透露,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埠外医院将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基于深圳人口数据库、医保数据库和医院数据库三大数据资源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命题。

“中国在AI医疗技术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优势。”胡盛寿说,一是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腾讯、华为这类企业积累了先进的计算技术。二是13.5亿人口带来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市场需求。三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和指导思想,都为中国人工智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完)

题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一位医生正在使用“AI眼科医生”。张梓望 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