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一流城市“标配”15家世界500强 深圳还有进步空间

国际一流城市“标配”15家世界500强 深圳还有进步空间

GDP增速8%,工业投资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以上,百强企业产值增长217.7 %……这些数字都来自深圳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

【中美创新时报8月1日讯】(记者胡琛)GDP增速8%,工业投资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以上,百强企业产值增长217.7 %……这些数字都来自深圳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

7月31日,广东经济形势报告会深圳专场在深圳市贸促委举办。深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志斌指出,相比于平均拥有1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国际一流城市,深圳还有进步空间。

深圳将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

今年上半年,深圳各项经济数据喜人:GDP总量中国第三,8%的GDP增速在中国一线城市中也位居首位。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4.7亿元,增长22%;工业投资409.8亿元,增长28%;货物进出口13519.1亿元,增长10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7.9亿元,增长8.2%。

上半年深圳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了283家企业及机构,同比增长139 .83%,实现对外实际投资65 .3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73%,在中国各地方城市中排名第一。1-5月,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达11.2万件,社会的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深圳市贸促委党组书记、主任叶健德表示,他对深圳的经济发展有信心,对进一步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良好趋势保持乐观。

根据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一共有7家,包括中国平安、华为、正威集团、招商银行、恒大集团、腾讯、万科。在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志斌看来,深圳在世界500强的数量上还有进步空间。

“全球一流城市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在15家左右;如果比亚迪按照近两年来50%的增速成长,未来两年有机会成为下一家进入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徐志斌介绍,深圳企业中,比亚迪近年来销售收入均在1000亿元上下,与世界500强的门槛1600亿元比较接近。

产业空心化,深圳制造业有待突围

据悉,深圳的产业已经基本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即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腾讯、平安集团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周大福、飞亚达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

“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虽然在经济统计中并不显眼,但是它们非常具有特点和优势。”徐志斌以深圳的女装和黄金饰品举例:中国商场中60%的女装出自深圳,而中国90%的黄金用量集中在深圳。

不过,深圳的经济转型发展不可避免地遇上了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体现在制造业上。据统计,深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8%,已经低于国际30%的警戒线,有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同时,深圳制造业发展空间也被严重挤占。“深圳1900多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有一半多被划入了生态保护线,真正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只有970多平方公里,而其中只有32%的土地是已建工业用地,总量在中国一线城市中居末位。”徐志斌称,虽然深圳的工业增加值高,但是城市中工业园很小且散非常乱,“有外地来深访问者,我只能带去参观比较有‘面子’的深圳湾软件产业园”。

深圳制造业的桎梏也蔓延到综合成本上。据悉,深圳的用地以及用工成本都在逐渐攀升。从用工成本来看,2017年深圳最低工资为2130元,已经比2010年提高了9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光鲜下有隐忧。今年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6亿元,增长8 .4%。然而,其总规模仍然远远小于北上广,仅为北京、上海的50%左右,广州的65%左右。

“由于没有大型电商注册在深圳,因此网络消费被纳入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5%。”徐志斌表示,今年上半年,深圳电子消费交易额达到了1500亿元,在全国能进入前三,但无奈只能统计入其中的5%。而深圳“高端消费者流向海外,中低端消费者流向内地和电商”的局面仍亟待改善。(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