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鞋袜到锻造“大国重器”

从生产鞋袜到锻造“大国重器”

4月26日,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02组卫星,搭乘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5月7日讯】(记者吴志远 梁涵 郑佳欣 叶永茵 赵越)4月26日,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02组卫星,搭乘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在佛山顺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力争于今年年底投产,预计到2024年,机器人年产能将达到7.5万台。

记者深入珠三角企业一线走访发现,曾经生产鞋袜的珠三角企业正在转向自主研发锻造“大国重器”,制造业由轻到重,技术向高端跃升,珠三角制造业产品供给的深层变革正在这里上演。

新动能推动工业发展质量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珠三角多个城市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焕发发展新动能,其中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2.7%和11.1%,佛山工业机器人增长78.1%、先进制造业增长11.3%,东莞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1.3%。

供给变革

珠三角智造崛起工业新产品成新增长点

浩瀚的太空中,由珠海欧比特自主研发及运控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正在翱翔。

“4颗高光谱卫星,5天左右便能覆盖全球任何角落。”欧比特董事长颜军介绍,这意味着中国由民营资本自主运营的微纳卫星具备了开展商业化运营的能力。

在位于珠海高新区的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中心,30多名年轻的研发人员一丝不苟地分析来自太空的数据。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事业部副总裁吴佳奇博士表示,通过解码和定位矫正,这些数据将形成一张张清晰精准的卫星图片,通过数据深加工,生产出满足各种需求的数据产品。

在“珠海一号”传回大数据的同时,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美食不断从一台极具科技感的烤箱中出炉。在刚刚结束的第123届广交会上,由格兰仕展出的Q6微蒸烤一体机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目光。“仅这一台机器,我们就投入了3500万元进行研发,拥有21项专利。”格兰仕外贸部销售副总监冼嘉亮告诉记者,从“前店后厂”模式下的第一代产品到智能烤箱“升级”,是广东制造全球竞争力提升的体现之一。

在东莞松山湖易事特的车间,十几个外观类似黑箱子的大型立体配件整齐地排列着,几个产业工人对照着设计图纸拧上逾万颗螺丝钉之后,才能完成“黑箱子”的组装工作。

“这个是供地铁项目的UPS电源。”易事特董事长何思模兴奋地告诉记者,当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地铁S1线穿梭于北京的城市楼群时,为其提供核心供电系统的UPS不间断电源,正是来自易事特。这套由“东莞制造”的磁悬浮地铁项目UPS系统,连接着北京西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从太空中的“珠海一号”到磁悬浮地铁的核心供电系统,珠三角制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速向纵深推进。

空中,中国自主研制、全球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填补了中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

海上,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上,启动柴油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佛山中南机械有限公司。

陆地,向高端转型的珠三角制造让人刮目相看,去年一年,广东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万台,保有量约占中国1/5,珠三角成为主力军。

制造业供给变革的背后,工业新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今年一季度,广东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81.8%、51.8%和17%。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

创新聚变

将科技创新转化成为生产力

今年3月,位于东莞的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在快循环同步加速器所在的地下环形空间内,所用的各类装置被涂装成红、蓝、黄等颜色,查看每一处设备标牌,都是中国制造商制造。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表示,在工程建设工程中,通过科研人员不懈攻关,设备国产化率超过了96%。

借鉴国内外大科学装置的相关做法,东莞正在规划建设东莞中子科学城,希望借此聚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一流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

重大科技装置落地东莞这一制造业基地,背后折射的是科技与产业的不断融合,创新要素集聚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前不久,由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80无人船出色完成南极科考任务凯旋而归。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活动中,M80为“雪龙”号完成5平方公里海域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测量,填补了该区域的数据空白。

记者走访发现,在珠三角,一批细分领域的高精尖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果加快涌现:深圳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激光荧光粉显示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激光显示技术;柔宇科技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打破世界纪录,厚度仅有0.01毫米;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三维自动化建模精度达到微米级别,填补中国技术空白……

“这些企业共同的成功之道在于破除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枷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欧阳俊体会颇深。他告诉记者:“依托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和推广,目前,格力一季度的海外销售形势乐观,预计可达到同比双位数增长。”在珠海,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14.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2017年,广东省专利申请量62.78万件,同比增长36.01%;专利授权量33.26万件,同比增长28.42%,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均居中国首位。在提升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产业是产品品质升级的关键。在记者走访中,不少企业表示,科技创新转化成为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平台、资本等环节的深度联动。

“从源头开始,企业需要攻关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接地气、瞄准市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宾说。

联通世界

打开“窗户”融入全球创新格局

4月15日上午10时,广交会开幕不久,从巴拉圭远道而来的Milciades准时出现在志高空调展位。这位有着9年参展经历的老“广交”,与志高已有2年的贸易往来,与美的的合作更是长达10年。

“真正让我心动的是质量和本土化设计。”Milciades这样评价让他钟情的广东制造。

而在德国举行的2018汉诺威工博会上,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凭借两款最新研发的移动机器人AGV“小黄蜂”和“小蜜蜂”跻身核心展区。

该公司董事长陈友表示,连续参展让嘉腾在全球范围打出了知名度,去年嘉腾就收到了130多家客户的意向对接需求,包括最近对接的几个美国客户,都是去年在汉诺威展认识的企业。

从广交会到汉诺威工博会,广东智造的新形象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正在依靠走“世界科技+广东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记者调研发现,不少企业瞄准全球一流创新资源,通过品牌合作、技术协同、股权并购等方式,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实现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

嘉腾机器人与德国格林策巴赫机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联姻”。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告诉记者,成立于1960年的格林策巴赫拥有极强的技术沉淀。“从长远来看,这些技术沉淀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时机成熟时,我们还会考虑开展联合研发。”

在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与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最新一代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莫卓亚说:“这将帮助长盈精密攻克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这将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在全国领先,而在社交电商、工业、医疗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活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可期。(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