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以更大对外开放擘画新五年发展蓝图

长江经济带:以更大对外开放擘画新五年发展蓝图

中国长江上游的第一大港——重庆果园港,在刚刚闭幕的重庆地方两会上,多次被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赵宇飞 许晓青 杨丁淼)中国长江上游的第一大港——重庆果园港,在刚刚闭幕的重庆地方两会上,多次被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

这座难得的内河深水良港,是中国西部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枢纽、中欧班列(重庆)的新起点,堪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枢纽港。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说,2017年果园港铁水联运接驳改造基本完成。

2017年12月28日,首列从重庆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正式发车,开往1.1万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重庆)在50多条中欧班列线路中率先实现水铁联运,标志着中欧国际货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改变了以往中欧班列(重庆)与长江港口间还需经汽车转运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

今年重庆市进一步提出新目标,要开行中欧班列(重庆)1000班,拓展跨国邮包运输和旅游通道功能,加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探索跨国公路联运、铁海联运新规则。拓展指定口岸功能,启动智能口岸建设,争取设立果园港区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B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可从事国内出口货物、转口货物和国际中转货物、外商暂存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等业务。

这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未来5年,重庆将努力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成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内陆开放高地。

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由沿江11省市构成,其面积不到全国五分之一,却创造着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在最近陆续举行的中国地方两会上,“开放”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显示沿江各省份将以更大的对外开放力度,擘画长江经济带的新五年蓝图。

长江中游省份安徽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展开全面开放空间新布局,打造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形成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体制。

3年前,当劳拉·蒙柏丽以意大利迈特诺公司高管的身份来到安徽马鞍山工作时,身边没有朋友,甚至在这座以钢铁、矿业为支柱产业的沿江城市,想喝上一杯正宗的咖啡都是奢望,这让劳拉苦恼不已。

3年后,劳拉见证了马鞍山市从“钢城”到“港城”的蜕变。如今,马鞍山市已成为安徽省唯一在长江两岸均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并正在推进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建设,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

“现在,在马鞍山工作、学习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劳拉说,公司计划将中国区总部搬到马鞍山,还正在计划将意大利一半以上的产能转移到马鞍山。

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说,马鞍山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未来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搭建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

另一个长江中游省份湖北也提出,推动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以及多式联运的发展,深入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

与长江上游的重庆果园港相呼应,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则在地方两会之际提出,将根据中央的统筹考虑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根据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该市将“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过去5年,上海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总体实现初衷,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新设企业5.2万家,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20多年的总和。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市场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

据报告描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今后5年,要成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数据还显示,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的3.2%,跃居世界城市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这都为呼之欲出的自贸港奠定基础。

“长江经济带是连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纽带,沿江各省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