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海归”带项目来深觅商机

老中青三代“海归”带项目来深觅商机

在深圳龙华宝能科技园园区的户外草坪上,老中青三代海外留学生们围坐一堂,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宏图信心满满。1983年就去美国的老留学生、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癌症专家邓体良博士带着他重组免疫人源毒素制药技术来到路演现场:“这个项目是世界唯一,前景巨大。”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讯】在深圳龙华宝能科技园园区的户外草坪上,老中青三代海外留学生们围坐一堂,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宏图信心满满。

1983年就去美国的老留学生、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癌症专家邓体良博士带着他重组免疫人源毒素制药技术来到路演现场:“这个项目是世界唯一,前景巨大。”

这是2017年“百名博士深圳行”的龙华路演现场。这两天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除了各种高端专业论坛外,8000多名海归的陆续到来,也成为展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有的是“90后”,回国寻找就业机会;有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董事长;还有一批是上世纪80年代出国,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专家。
尽管身份不同,背景各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到深圳去,那里最适合有想法的人。

250多名海归博士带项目参会

在龙华新区考察过程中,博士们围住园区商务营销经理问个不停:“园区配套的公寓是卖还是租的,面积多大?”“办公楼的承重多大,能否放得下机械设备?”“园区和几号地铁连接,附近的商业楼盘有多远?”生活配套、后续服务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计算机通讯专业博士李国泰团队是2005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双卡双待并技术实现的团队,此次他们来深圳就一个目的——带项目来,寻找投资合作伙伴。

李国泰此次带来的项目名为MVNE国际通信接入技术,该项目可广泛应用于网络集成、物联网、移动办公、国际旅游、远程医疗等领域,使短期跨境者获得便利的通信价格和丰富的套餐服务。

“我们立足于未来30年的通信模式,制订了具有前瞻性的产品路线和商业模式,这或将重塑中国人乃至全球跨境者的出国旅游通信习惯。”李国泰说。

同样带着项目找商机的黄启洋则是一位“90后”。1991年出生的黄启洋从耶鲁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国攻读博士,遇到了清华、北大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一起创业。“我们主要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应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流行病监测等领域。”

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国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留学生纷纷回国。“我其实一直关注深圳政策,发现深圳对创业扶持力度很大,创业氛围很好,鼓励敢试敢闯,产业链也完善,最适合有想法的年轻人。”

李国泰、黄启洋只是来深找机会的众多海归人才的缩影。数据显示,本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有超过8000名留学生参会,其中约有250多名海归博士带着项目回来找商机。

创新创业大赛海外报名人数翻番

除了携带项目主动来深的高端人才外,作为今年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也在海外颇受追捧。这场盛会自2016年12月1日启动以来,4个多月吸引了1210名参赛者,较2016年的人数翻了一番。

通过在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慕尼黑、印度班加罗尔、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和美国硅谷8场分站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74个项目晋级4月14日在深圳举办的总决赛。

总决赛当天现场气氛热烈,最终来自日本分赛区生物与生命健康行业的体外自体表皮扩增技术治疗白癜风项目获得了大赛总决赛的冠军。难得的是,赛后多数参赛者纷纷表达了要留在深圳创业的意愿。

“与上世纪海归建设中国不同的是,现今这批归国留学生在市场经济领域掀起了‘创业中国’的大潮。”上世纪90年代末就来深创业的一位老海归如此表示。

深圳引进留学生人数已超7万

找资本找伙伴,看交通优势和产业配套,看政府扶持力度……这些成为海归们考察的重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海归对深圳的创新政策慕名而来。

1983年就留学美国的美国优想生命科学邓体良博士就是典型代表。此次,邓博士带着重组免疫人源毒素制药技术项目来到深圳。“我这个项目是开发新药的一个技术平台,目前已积累了不少实验经验。”邓体良说,深圳在海外的声誉很好,他特地将自己回国考察的第一站放在深圳。

邓体良此行的目的是找投资人。其路演结束后不久,清华启迪的投资人便私下找到了他,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另一位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博士Alex则是被他的学长刘自鸿的故事激励而来。

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诞生奇迹的地方。今天的深圳,正吸引着全球试图以新的方式造出新产品的各类企业家。“刘自鸿的故事也许在美国硅谷就不会这么精彩,因为加州无法与深圳的‘制造商’生态系统相匹配。”Alex说。

来自深圳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留学回国人员引进数量屡创新高,达到10509人,总计引进的海外留学生已突破7万人。深圳海归网运营总监郭婉玲告诉记者,留学生回国需要在深圳市外专局进行认证登记,而实际上,有很多海归并没有登记,深圳的海归远远不止这么多人。

高端海归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一方面是海外留学人员带项目寻觅合适的商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其对海外人员尤其是海归博士等高端人才“求贤若渴”。

南方科技大学希望海外博士“多多益善”。“学校目标是拥有800名—1000名教师,目前仅有300多名,教师缺口还很大。”该校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招聘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海外博士,给出了理学类300万—400万元、工医类400万—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等极具吸引力的条件。由于深圳的就业环境颇具吸引力,薪酬也较有优势,这两年回国就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越来越多。而在南科大执教的海归博士,年薪从几十万元到100万元不等,最高可达200万元。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也向海外发出了“博士订单”,如研发总师岗需要交通信息、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博士,尤其需要具有超大规模、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研发经验者;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等岗位也需要招聘具有较强科研学术能力的海外博士。

“研发类、人力资源类、财经类、供应链类等岗位都需要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才,以硕士生为主,他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对业界前沿技术接触较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招聘经理王玉森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对海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岗位都欢迎海归加入。而随着海外留学人员的增多,潜移默化地给本土人才带来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产生积极效应。

此外,记者还发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精通小语种的海归人才需求增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商海外客户经理除了需要英语流利,同时对熟悉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等语种的人才优先。迈瑞公司则需求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销售人员。

而在展会之外,深圳的各个区也没闲着,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拿出能力范围内最优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其中,龙岗、坪山联袂承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届国际赛,全球“挖人”,南山、龙华、宝安更是先后邀请千人计划专家和海归博士团进行现场推介并签约。(撰文:杜艳)


中美创新时报网